這究竟是汽車駕駛室還是飛船駕駛艙?
方向盤除了圓形還可以是某種子的?不知道你有沒有好奇過這個問題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10款與眾不同的方向盤設計,是更實用還是炫技,你來評判評判。

伴隨特斯拉剛剛發布了新款S轎車和Model X SUV,除了車型本身在設計,科技配置和動力方面的變化外,最吸引人的就算是這個略顯“夸張”的方向盤了。

是的,傳統圓形的方向盤上半部分圓環就這么被特斯拉給取消了,取而代之的則是被稱為所謂的全新方向盤,我們大多是在概念車或者賽車上才會看到這樣的當然,這還要完全符合當地法規要求,但對于特斯拉而言,傳統方向盤的作用似乎逐漸在被弱化,“自動駕駛”時代真的要到了?

另外,Model S和Model X會指出駕駛者想要前往的方向,汽車會根據其看到的障礙物,情境和導航地圖來對準方向。這又代表了什么?同樣,傳統的轉向撥桿也被觸摸式虛擬按鍵所替代,而方向盤區域僅剩下的兩個物理滾輪。

不知道你這一有何看法,當然,除了法規因素之外,轉向比與駕駛習慣的改變也很難在短時間被人們所接受。不過,以特斯拉一直以來的風格,打破傳統也不是第一次了,而在真正的大面積廣泛自動駕駛之前,這樣的設計確實是十分激進的。
說到方向盤,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歷史上一些非常有趣的方向盤設計,看完之后,你一定會大吃一驚,原來這些設計才是真正的天馬行空。
雪鐵龍DS
說到雪鐵龍,大家關注一般都集中在天馬行空的獨特設計上。確實,放眼越來越保守的汽車市場,法系車依舊以不斷的創造力吸引著人們的關注。

還記得世嘉上市時,雪鐵龍的中央固定式方向盤就讓很多人感到不適應,初衷確實是要讓所有按鍵都被固定以方便操作,但無奈這真的與我們傳統駕駛習慣差異太大,最終這種設計就和目前雪鐵龍尷尬的市場表現一樣,沒有被人們所接受。

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,雪鐵龍對于這種怪異方向盤的癡迷程度,甚至還可以將時間回溯到19世紀70年代,雪鐵龍DS就是最獨特的代表。這種單輻式方向盤此前從未出現過,這一標志性的設計也同樣影響了雪鐵龍的未來發展方式,成為了不少車型的標簽。不過,由于后來氣囊與控制按鈕的限制,這種單輻式設計也就被逐漸拋棄。
雪鐵龍Karin

1980年的巴黎車展上,雪鐵龍展示了Karin概念車,除了蝴蝶門、夸張外觀、“金字塔”形狀車身結構以及獨特的三座布局之外,方向盤設計更是別出心裁。你可以看到,設計有一個類似于我們現在“九宮格”設計,駕駛員因此可以對車輛設備進行控制。
蘭博基尼Athon
作為意大利著名的設計公司之一,博通一直以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設計風格被大家所熟知。相信你看過了那么多的“蠻牛”,有關于蘭博基尼Athon一定從未見過,命名則源自古埃及太陽神的名字。Athon概念車亮相于都靈車展,除了標志性的蘭博基尼元素之外,就要算是它的內飾設計了。沒錯,或許你看這個圖片會跟我產生同樣的疑問,方向盤是懸空的?

這也正是這款設計的獨到之處。換個角度看,其實方向盤是采用了單輻條設計,就像是從儀表盤上直接伸出來一樣,讓人很難分別,而在方向盤的左側有一個類似于懸空的控制面板,其余輔助控制按鍵被集成在了這里。
瑪莎拉蒂Boomerang

由著名設計大師喬治亞羅設計,1971年首次在都靈車展上亮相。4.7L V8發動機、314馬力、后驅、5速手動變速箱這是有關于它的動力參數,而在內飾上,儀表盤的這種設計則是破天荒地。整個儀表盤布局非常獨特,方向盤和儀表盤彼此合二為一,方向盤圍繞固定的儀表盤旋轉。駕駛者必須用手掌來操控方向盤,而不是像傳統的方式那樣用手指緊握方向盤。
藍旗亞Orca

這款藍旗亞Orca概念車的方向盤就像是個游戲機,駕駛會給你一種是在打游戲的感覺,方向盤上集成了各種操作也是固定式的,不會隨著方向盤轉動而移動,儀表盤的設計也很有趣。說實在的,我倒是覺得這個設計的學習門檻真的挺好的,眼前密密麻麻一堆按鈕,肯定會讓人發狂。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,車頭設計有一盞燈,當你在踩剎車的時候,這個在車頭的燈也亮起,用來告知前車或行人。
阿斯頓·馬丁Lagonda Series 2

阿斯頓·馬丁Lagonda Series 2是楔型汽車的代表作之一,現在看來這樣的內飾也完全不過時,甚至是超前的。未來感十足的數字儀表盤搭配設計如此夸張的方向盤,真的讓人覺得這是個天馬行空的設計。40 個觸摸感應按鈕控制了汽車的所有功能:彈出式大燈、電動車窗、空調、巡航控制、車門鎖和座椅調節。
福特雷鳥

對于福特來講,雷鳥這一系列車型其實是有著重要意義,而關于它的可移動方向盤設計,真的很有意思。從圖片中你也可以看到,方向盤并不是位于駕駛證正前方,而是可以進行移動的。這個特殊的轉向柱可以向右側移動約10.5英寸,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方便司機進出,移動時,內飾飾板會填補了移動形成的間隙,而車輛也可以在方向盤處于任何位置的情況下啟動,但為了安全僅僅可以啟動,必須完整歸位后才可以掛擋。
斯巴魯XT

斯巴魯XT,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,受到斯巴魯的母公司富士重工的影響,它的內飾設計則從飛機上汲取靈感,你看到這個內飾其實也非常像是航空器的駕駛艙,不對稱方向盤就像它的設計一樣獨特而瘋狂。方向盤呈倒“L”形,內有兩個控制巡航的按鈕。除此之外,人造地平線橙色背光液晶儀表、渦輪增壓器、可調高度懸架、直通式折疊式后排座椅和賽車式前排座椅都是它的鮮明特征。
馬自達MX-03

馬自達MX-03概念車就是為你準備的。這種馬自達MX-03概念車亮相于1985年的東京車展,除了馬自達引以為傲的轉子發動機。馬自達也上方了飛機理念,設計出類似飛機操作桿的方向盤,甚至在當時就已經配備了數字儀表和HUD抬頭顯示功能。
本田EV-STER

其實在10年前,本田就推出過一個沒有方向盤,而是采用類似操縱桿的概念車。2011年的東京車展上,本田純電動EV-STER概念車亮相,除了頗為小巧玲瓏的外觀設計足夠除了常規的一塊儀表盤之外,在主機的儀表板上還裝有兩塊電子顯示屏,看起來像摩托車的側視鏡,而將傳統音頻和導航系統也集中于此,目的就是降低對于駕駛員的干擾,一切操作都可以在視線所及的范圍內。